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是城市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冬季雾霾天增多的背景下尤甚。一些业内的记者担忧的是,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投入了巨大补贴,但这些补贴是否都有效率?根据相关记者核算,2015年33万辆的市场销量,政府投入的补贴预估至少300亿元。
补贴经常作为一种扶持产业发展的手段,因为不少产业发展之初惯于向政府要补贴,而政府投入大量补贴也是一种最简便的方法,但是补贴中包含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它一定会存在道德风险。
我国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的问题,恐怕不是大量补贴能够解决的。现实中,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首先,它的产业发展一开始似乎就被设定了应对雾霾、空气污染、减少尾气等功能性目标,因此,各方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注都需要有更重要的话题来引爆,比如油价高,再比如城市油气质量导致尾气污染、雾霾等。对于这一行业发展,仍然缺乏一个坚定的决心。而且,一旦像现在国际油价走上下行通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话题似乎又若有若无了。
其次,是一些现实性的技术问题导致人们难以选择新能源汽车,比如充电桩少,即使是不同品牌的车充电接口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还有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能多一些,而低端一些的品牌,大城市里充电桩也寥寥无几。再有,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往往不如传统燃油汽车,在城里还存在停车难、购车难等问题。在一些限购的城市里,新能源汽车尽管不需要摇号,但人们的采购热情也不高。
既有实际使用困难,也属于观念的问题,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需要做得更多,除了解决以上那些技术性问题以外,恐怕还要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与好处,培养人们的正确观念。中国人的汽车消费历来都偏好大排量汽车,不少家庭选择经济型轿车主要还是受到家庭收入的约束,而不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因为汽车仍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不完全是交通工具。因此,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制造也比美欧晚,这不仅是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发展所限,也是因为消费者观念与采购偏好所致。
坦白说,人们都知道雾霾的坏处,以及自己所处环境不断变坏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本质上环境问题面临一种“公地悲剧”,人人身在其中,但却不愿从我做起,个体担心自己为环境所作出的努力被他们搭便车,也担心自己的改变实际上并不能为环境带来什么本质性改观。这就需要不断的普及新能源的知识与好处,呼吁人们一同努力为环境治理作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这种观念不仅需要普及,也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唤醒,比如各地的公车改革一直都围绕公车改为车补的话题,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涉及并不多,相信伦敦市长曾经乘坐地铁和骑自行车上班的经历许多人都还有印象,在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方面,政府也应该做出表率,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在行政地位高的大城市,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