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复制
煤炭行业持续寒冬模式已非一日。记者查阅发现,2015年1-6月全国煤炭产销量为17.25万吨,若按比例推算2015年全国总需求量应该在35亿吨左右。
此前有一家国有煤炭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如果整个行业超过80%企业亏损,就肯定不是企业家的问题了,一定是国家宏观政策出了问题。他分析说:“现在全国的产能就已经超过40亿吨,加上国外的20亿吨全世界大概60亿吨的规模,但国外除印尼、印度等有略微增长外,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市场。但国内未来二年还将有十几亿的产能要释放出来,而各地限产雷声大雨点小,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几乎不起作用。”他说,过去十几年有四十多个行业3万亿资金进入煤炭行业,这个行业不过剩才怪。
相比之下,神华一体化经营优势将在煤炭行业去产能过剩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其实在羡慕中国神华的同时,很多同行也希望能够复制中国神华一体化的模式,但是目前还没有企业成功过。
2015年前三季度中煤能源营收约448.79亿元,同比下跌13.8%,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约为负16.66亿元,与上年同期6.59亿元的净利润相比跌幅高达352.8%。
其实,中煤能源也曾希望进入发电、煤化工等方面,但是时间已经错过了。
“2012年前后,国内发电企业整体亏损,包括中煤等煤炭企业并没有及时进入;2014年后,发电企业大幅盈利了,中煤等就再没有机会了。”煤炭行业跨国分析师说。
据称,目前中煤能源希望新建一批发电企业,并进入煤化工行业。
但是与那时相比,所谓的窗口机会期已经消失。“发电设备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扬,土地等的价格与当初的价格高很多。”那位分析师介绍。
此外,中国发电行业也已经开始进入卖方市场——电力价格开始下调。
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称,按现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规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约3分钱,同时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约3分钱。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神华依赖稳定发电利润的基石也开始松动。
中央财经大学邢雷主任对煤炭行业表示担忧。他总结道,2015年前三季度,煤炭业就靠中国神华撑场面,38家煤炭上市公司中36家营业总收入增长为负,32家利润总额增长为负,34家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率为负,33家营业成本增长率为负。
更关键是,现在看不到走出寒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