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进化,它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感器,而是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海量的数据可以让科技更好地感知人们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改变。
对于很多人口膨胀的大城市来说,改造都迫在眉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一比例将在2050年上升至66%。除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化发展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交通堵塞都是当今“困扰全球”的大城市病。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北京、上海更是对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倍感压力。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作为“大城市病”的解决方案已有前车之鉴经验可以借鉴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第一个美国的智慧城市,将一个拥有6万居民的社区与城市的公共资源结合起来。低流量的传感技术可以对各家各户的水、电、油、交通实行实时监测,每当浪费或泄漏产生便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除此之外,新加坡、韩国以及以低碳排著称的哥本哈根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中国在智慧城市上的投资已超过5000亿元,第一批便试点了90多个城市。未来预计投入将会上升到1.1万亿元,城市数目也会相应上升到154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迈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归根结底,除了技术上的实现,更重要的还是能够更好地契合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