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能源消纳寻求电能替代
“雾霾的产生来自于传统能源的使用”,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说。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受到“雾霾”的困扰,人们的出行和健康也不同程度受到不利影响。
中国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控制煤炭的使用可以系统地解决相关的大气污染问题,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占的比例比较小,虽然我们在努力增加新能源的比例,但新能源占比仍然是很少的。
如果再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
新能源不仅要发展快,还需送得出。电网是新能源输送和优化配置的平台。国家电网“十二五”期间,围绕新能源并网建设、运行消纳、管理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5年11月底,公司调度范围内(含蒙西)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14626.39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0263.40万千瓦,突破1亿千瓦大关,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439.10万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累计投资795亿元,建成新能源并网及送出线路4万千米,其中风电3.7万千米、太阳能发电2625千米。
国家电网还积极建立新能源优先调度机制,印发《新能源优先调度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完善调度支持系统,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便捷、高效并网服务管理体系。此外,国家电网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技术升级,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投入183.1亿元,开展180项课题研发,建成两大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20余项示范工程。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十项措施,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数据显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国家电网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的大能源观,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电能替代战略。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3.1万余个,替代电量14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13%,相当于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减少标煤消耗2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排放140万吨,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不断扩大电能替代实施范围和规模,替代领域从传统的5个拓展到15个;健全完善电能替代项目报装“绿色通道”保障机制,配合政府出台各类电能替代支持政策400多项,配合国家能源局制定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将公司战略上升为国家政策;梳理制定电能替代技术标准体系,完成港口岸电等16项技术标准。
为达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的发展目标,公司在2015年发布的《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中表示,将开展每年建设270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工程,开工建设7条新能源配套跨区输电通道,推进“三北”地区6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设5个新能源创新示范工程等“四大行动”,与政府、行业、用户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