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尽管电改配套文件发布之际引发热议,但在发布月余之后,除去售电侧市场方面,有部分电力企业继续成立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发用电放开、输配电价改革、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方面,还尚未有明确音讯。
“目前我国6个电改配套文件已经发布了,但还需要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向记者指出。
地方电改动力不足
2015年,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在降成本方面,下调国家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优化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这次将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每千瓦时降低3分钱,预计将为相关用电企业减负200多亿元。
“电力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复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冯永晟向记者直言。在电力供应宽松、偏于过剩的情况下推动市场化改革,本身便会引导价格下调。然而目前,全国范围的电价下调政策得以推出,地方政府进行电力改革的动力便可能不足。
记者了解到,目前报批的全国电力改革试点区域仅云南、贵州两地。山西省已提交电改方案,有待审核。与此前电改配套文件公布后引发的狂热气氛相比,如今电改试点区域的报批,确显得有些冷清。
“9号文和电改配套文件出台后,在落实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地方政府目前的精力都放在保增长上。”冯永晟直言。电力改革情况复杂,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短期地方政府或许更愿意采取简单方式,在原有体系下实现电价下调。
但冯永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电力改革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事实上,通过市场化将电价理顺,市场需求自然会提速。
“电力改革可以实现三重红利。第一是国有电力企业改革的红利,可以提高国企效益;第二是市场竞争的红利,可提升整个电力市场运行效率;第三是绿色红利,可以契合国家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目标,吸引新能源开发商和用户的介入。”冯永晟指出,“这是电力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而2016年的电改攻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