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变压器
德国技师鲁姆科尔夫在变压器发明史上是一个贡献较大的人。他制造了一些优良的感应线圈。1851年,他提出第一个感应火花线圈(变压器)的专利,后来,鲁姆科尔夫对该线圈进行了改进,如将以前采用的水银开关改为酒精开关,不但可消除开关火花,而且可防止氧化;此外,他还在原边线圈接入电容器以提高感应电压。鲁姆科尔夫线圈由于功率较大,不但可用作实验,而且还可用于放电治疗。因此可以说,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变压器。
之后,许多人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美国人富勒在19世纪70年代初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感应线圈应采用闭合铁心,原边线圈采用并联而不是当时大多数感应线圈所采用的串联。但是他的想法生前只向他的上司谈过,直到他死后不久,人们发现他的手稿。1879年2月,人们将他的手稿整理发表,他关于感应线圈的设想才得以公诸于世。
19世纪80年代后,交流电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变压器的原理也为许多人所了解,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将变压器用于实际交流电路中。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法国人高兰德和英国人吉布斯。1882年9月13日,它们在英国申请了第一个感应线圈及其供电系统的专利(№.4362),他们称这种感应线圈为“Secondary generator”(二次发电机)。
1882年10月7日,他们制成了第一台3000V/100V的二次发电机,1983年又制成一台容量约5kVA的二次发电机在伦敦郊外一个小型电工展览会上展出表演。当年,他们为伦敦市区铁路提供了几台小型变压器。1884年,他们在意大利都灵技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他们的变压器,并表演了交流远距离输电。采用开磁路变压器串联交流输电系统,将30kW、133Hz的交流电输送到40km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