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储能电池技术百花齐放 储能产业涌生新模式(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电池中国  作者:王建军  2015/12/22 16:23:36  我要投稿  

企业力推技术创新 业已取得关键突破

刚刚闭幕的中国储能创新与技术峰会,就能源产业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全球储能市场发展、技术进展、示范项目等领域展开交流。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表示,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推进离不开储能。储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一个支柱,也是未来能源的基础设施。

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扮演着智能硬件的关键角色。在储能行业的发展初期,投资机会将主要来自储能相关设备供应商,主要是高性价比电池单元供应商,如圣阳股份、南都电源、天能动力;强强联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如阳光电源(与三星SDI合作)、比亚迪(与ABB合作)。

阳光电源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圣阳电源则先后承担南方电网500KW光储一体化电站、中科院电工所863课题海宁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示范项目等,奠定了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领导者的行业地位;高特电子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26项,并拥有4项国际发明专利,所有产品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整体来看,这些公司用自主技术创新推动储能在国内的商业化发展,并且取得了可喜成果。

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扰 目前仍是政策市场

储能产业看似繁花似锦,但目前绝大部分应用属于示范应用,主要目的是验证技术指标和使用效果,从2015年开始才逐步出现商用的储能项目。2016年至2020年,随着国家解决“弃风、弃光”政策显现成效,储能将从示范走向商用。

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以及分布式能源是储能最大的需求方,这就决定了国家电网和发电企业是目前储能电站的买单人。但由于储能电池的寿命、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问题,目前电网和发电企业仅限于试验,还不愿意大规模垫资。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汤卫平表示,当前驱动储能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政策机制,但是缺乏实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仍处于储能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将处于多种储能技术并存的状态,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将有不同的优势。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政策扶持欠缺,加上商业模式不清晰,我国储能产业并未形成商业化。

国家电网对储能的技术指标为,电池循环寿命在5000次以上,价格在1500元/kWh以下,效率在8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短期内无法达到此指标。而储能市场也因产品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生产力要求高,中小型企业难以企及,注定成为国企等大型电池厂商的争锋之地。

冒进做储能、动力电池的新进企业将面临洗牌。电动汽车和大型电站储能采用锂电池成本都比较高,另外产业涉及的面比较广,初期投资比较大,产品面市后推向市场用户接受度不高,至少10年内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仍将是政策市场。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