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巡回宣讲活动已经在中国各地以及部分重点高校进行,其主导的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很显然,电网公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读能源互联网必定要以自己为中心,因此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也无可厚非。
这种概念先行,从而占领能源互联网市场先机的系列行动,也为中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甚至形成了一种全球能源互联网看中国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除了电网公司以外,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要业务内容的生产企业及其相关金融企业,对于狭义能源互联网的追捧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其论调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占据未来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这也切合了杰里米.里夫金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论述。但杰里米.里夫金本人关于未来能源结构的愿景就存在可探讨的地方,比如有关核能的利用,比如核能,如果核能能够被大量高效、安全、环保的利用,是不是杰里米.里夫金的未来能源愿景就要从新描述?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盛行中国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中国的盛行,部分原因得益于政府和群主对于能源变革的期待,且中国急需通过能源变革挖掘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能源互联网所倡导的能源变革的理念尽管还不成熟,但是作为突破口,恰好迎合了这种期待。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盛行,就中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现状看,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
从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的战略需求来看,电网的高度垄断地位便于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从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构成要素看,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等以分布式能源供给为主,在现阶段对于坚强智能电网的依附性较强;从市场角度出发,电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的基础是其他基础设施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从技术角度出发,实现电力互联网具有着现实的技术可行性;从能源供需关系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电力消耗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电力主动需求新的发展机会。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以电力网为基础,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等,融合其他能源网或城市交通网等,从而新的商业模式下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等。实际上,可以认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的拓展,界内对这一点讳莫如深,引发了诸多质疑。
智能电网倡导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即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建立以能流双向流动、信息互动为特征的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电力网络。
与智能电网所不同的是,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把原有的电力网络拓展成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更大的能源系统范畴,在其能源构成要素上,不再以单纯的物理结构的电力输送为全部内容,以信息交互为特征的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被引入,即市场主体发生了微妙变化。再者就是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提高了信息流的权重,除了像智能电网所完成的电力输送的那样完成能源输送,能源信息也成为了能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明确的是,智能电网在中国从概念诞生到落地实施,智能化程度还远不够,因此,基于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实则属于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