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我国微电网更多是公共电网的补充。我国目前正力推“光伏扶贫”等项目,即在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并以电站为中心建立微电网,使得附近的贫困人口可以依托电网进行生产、经营等活动,从而脱贫致富。然而,这种微电网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我国公共电网的没落。一方面,这些贫困地区本来就是公共电网建设不到的“死角”或是薄弱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等原因,公共电网对当地的全方位、高强度覆盖既无必要又很浪费,微电网的出现能很好地替代公共电网的职能。另一方面,有些微电网本身并没有完全“独立”,新能源发电的时段性使得这种微电网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用电需求,一旦出现电力缺口,还需要公共电网对其电力进行调剂和补充。
最后,高昂的造价限制了个人自给自足式微电网+储能系统的普及。以光伏为例,一个100%自给自足的微电网系统,要能够随时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就必须配备一个足够大的电池储能系统。光伏+储能系统就意味着很大的固定投资成本。起码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短中期,这一系统的经济性将远小于通过电网的调节。事实上,在我国,个人分布式光伏电站也是采用电力富余时将电力输(卖)到公共电网,不够时从公共电网买电的模式。而我国公共电网上电价的相对低廉,也使得建设完全独立的微电网系统对工厂、企业的吸引力不高。
总的来说,在我国,重视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建设并不意味着公共电网将逐渐“虚弱至死”,它们反而是对公共电网的一种补充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