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吴添荣:加快智能电网发展 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李文华 路郑  2015/12/2 9:04:46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13日,记者在以“网联未来能源时代”为主题的“2015珠海智能电网大会暨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上,针对智能电网产业最新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建设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

记者:近年来,智能电网作为能源业界的热点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发展智能电网当前面临哪些新的形势,又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吴添荣:智能电网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话题是由欧美国家首先提出的,到2009年国内才开始探讨,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正不断深化。欧美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概念,只是在供电侧、用户侧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另外,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能源分布、电力负荷情况不同,因此我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首先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把智能电网的内涵延伸到了发电、输电、配电、供电以及调度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当前,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均已多样化,尤其是风电与太阳能发展迅速。到2020年,我国规划清洁能源比例要占15%。这要求我们的电网要对这种分散式、不稳定的电源用一种智能化的处理手段来消化、接纳并网。同时,在用电侧也出现了电动汽车与储能等新变化。这些都是配合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供电也要实现智能化,更合理的调节峰谷,建设稳定的电网,进而从技术上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打下基础。

当然,智能电网的发展目前也需要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储能电价方面就需政府、企业、用户等方面共同推进。受益于智能电网发展,我们今后可能出现颠覆传统思维的全民发电、全民储电,把资源最有效的利用起来。尤其是对不易架线的偏远地区,可能除了自发自储自用,还会出现更换电池电源等方式。

记者:能源互联网已被业界认为是能源变革的标志性技术之一。通过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和纽带,加快实现横向多源互补,其目的就是建成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吴添荣:从全球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能源互联是非常有好处的。这将会进一步促进能源行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安全、便捷、可持续利用。

众所周知,赤道地区的光能与北极地区的风能都相当丰富。虽然目前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政治上来说,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并不一定提出这一概念就要在3到5年内完成,而是要提出这一概念引来各国能源界的关注与响应,让各国在各种国际大会上进行思考与探讨,一起研究这一事情,最终实现突破。

目前,从技术上来说,如果建设长达3000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无论线损还是成本都过高。但技术在不断发展,过去我们也曾认为特高压是得不偿失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剧增,我国的特高压电网也已初具规模,并且进入到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刘炎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