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投资银行的“本元”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就算设计再多的金融产品,离开实体就是空中楼阁。新常态下,金融服务业也要调整思路,让自己与实体坐在一起,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想问题。
记者:作为一家创业中的投资银行,专注能源领域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胡煜:金融是逐利的,它也有利益诉求。虽然能源领域的投资回报期较长,但其稳定的现金流却是最大优势所在,而节能环保领域不仅投资回报期比能源领域短且兼有良好的现金流。按照现代金融市场的投资趋势,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投资模式越来越受青睐。
其实金融资本一直对能源、节能环保领域都非常感兴趣却无从下手,并没有真正“扎进去”。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能源微网的生态圈,为金融资本敞开大门,提供可靠的投资机会。
记者:目前中国能源行业的金融环境怎么样?
胡煜:我认为金融环境没有任何问题。在能源改革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指明了方向,下发了政策,只是相关配套政策和细节还有待完善和明确。但这些也恰恰是整个行业需要与政府相互配合的地方。我想强调的是,能源市场化是相互的,不是被动的。政府出政策,而市场也应配合政府创新。我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与电力市场化的推进,合作模式将会来越清晰。
记者:您如何理解中国能源行业的新常态?
胡煜:新常态下的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在于角色的转换。以前能源企业仅是跑批文、做建设,做完建设卖给电网就结束了,而现在能源企业将要从简单的能源提供商变为能源服务商,它的服务内容、角色定位、用户体验都会发生变化。这其中还将出现能源金融商,提供售电买电的金融交易平台。
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成立了多家售电公司。未来能源金融交易平台或最先在局部地区出现,而目前成立的这些售电公司未来都将成为平台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