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讨论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可再生能源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而通过对问题与解决方案的不断探讨更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指日可待。
技术实践与政策承诺合力推动能源变革
记者注意到,此次论坛上,对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没有过多“必要性”的赘述,专家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技术、政策等具体实践方式,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
论坛上,丹麦与德国的技术实践让与会专家印象深刻。两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已经相当可观。目前,风电在丹麦电能使用中的比例已达39%,预测2020年将达45%。丹麦能源署署长贝墨通介绍:“最近几年丹麦出台重大措施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这使得丹麦可再生能源稳定性高达94.9%,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发电每年中断的时间不到30分钟,可靠性达到99.9%。”
德国经济能源部副部长雷纳˙巴克也介绍了德国的相关经验,他表示:“在接下来的35年,德国希望从化石燃料和核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到2050年基本使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经济的脱碳化及二氧化碳80%的减排,这在德国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有战略的贯彻,包括电力、交通以及供热等等。”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到峰值。
“到2030年,中国如果可再生资源能达到20%的比重,将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将对全球能源展望有重要影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这样评价中国的目标。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现在至少已经有160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而政府对于能源转型的量化目标,将会直接影响能源转型政策落实的质量。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能源部门主任姜士德认为:“政策和监管措施必须要得当才能推进技术的进步。”奥地利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特命全权大使、可再生能源政策(REN21)副总裁艾琳娜也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超出预期,要归功于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有力政策。”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成为国际合作大平台
“加快能源变革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希望各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能源政策领域的深化交流,加强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验体系的投入,加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国务委员王勇在论坛开幕时,提到能源转型的三个方向,其中特别提到了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此次论坛也专门设立了能源互联网分论坛,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能源互联的经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