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停电原因分析
按照停电性质可以将停电分为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两大类。一直以来造成我国中压用户停电的主要原因为预安排停电,所占比例在70%~80%,而在发达国家,预安排停电的比例低于15%,显然,与负荷接近零增长的发达国家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负荷保持持续增长,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改造及市政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的停电。2014年我国全口径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1.45h/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3.73h/户,分别占到总停电时间的28.54%、71.46%。预安排停电中,配电网工程施工、配电网设备检修等影响占较大比例;故障停电以配电网故障为主,其中配电网公用设备原因、自然因素等影响占较大比例。综上,配电网工程施工、配电网设备检修、配电网公用设备故障及自然因素是本年度停电的主要原因,占全部停电时间的80.8%。2014年全国停电原因占比见图6。
图6 2014年全国停电原因占比
2可靠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仍较快,带来大量计划、工程、外力破坏停电。2014年,全国用电量增速有所放缓,计划停电的比重也有小幅降低,但城镇化速度仍较快,配电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计划检修、计划施工停电仍占较大比重,这都给配电网正常运行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对电网的运行维护、用户的停电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部分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深度不够,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国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供电企业未能结合可靠性过程管理指标及停电过程指标进行多维度分析,及时发现网架、管理、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缺乏对预安排停电的合理管控措施,停电计划编制与可靠性指标管控联系不够紧密;对基层单位的管控力度也有待加强,特别是地方企业、代管企业的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艰难的爬坡期,人员培训不足,专业管理还较为落后。供电可靠性管理手段、管理深度上得滞后和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供电可靠性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3)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域和范围仍需要不断拓展。目前供电可靠性仅统计到中压用户已不能满足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供电可靠性统计由中压用户延伸到低压用户,除了标准的配套实施,还需要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由于部分县级企业可靠性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影响了可靠性的分析应用。部分地方电力公司尚未将农村供电可靠性纳入统计范围,影响了我国农村供电可靠性水平的完整体现。
4)未来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带来挑战。在国家能源政策扶持下,对新能源个体、分散的开发和接入规模将逐步扩大,由于新能源普遍容量较小,地点比较分散,且运行不太稳定;同时,微电网的大力发展,使得未来骨干网与微电网并存,既存在联系全国的骨干网,也存在局部区域内的微电网,配电网将发展成一个遍布电源和用户的网络,这都给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也给传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价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