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真正要考虑的是多种能源介入的问题。因为单纯的微电网建完之后,就面临一个发展瓶颈和成本问题,收益与成本的不匹配是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的。因此,我认为要实现微电网的经济性,最根本的是把微电网做成微网,并制定相应的微网接入、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运行和设备制造等环节的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真正实现微网“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的运行模式。
众筹模式促能源互联网落地
记者:看来微网是启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也最适合目前能源环境的需求,成为能源互联网落地的实际载体,具体从哪些方面落地呢?
毛翔:我们有将要陆续发展的基于微网的区域能源互联网12个战略方向清单,如基于工业园区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基于独立微网及海水淡化的多种能源管控系统、基于高端住宅和社区的绿色能源供给及管控系统等。公司目前在进行的顺义区一个高端工业园区总部港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微网系统的具体应用,通过设计应用屋顶光伏、燃气多联供等清洁能源,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电、冷、热)系统组成智能微网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利用智能微网技术,确保清洁能源和公共能源的融合应用。既为客户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还节省了相关设备费用。
所以说,我们一个一个方向去做,慢慢地去操作,我想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那么真正的能源互联网的时代必将很快实现。
记者:可以想象,这些项目的落地不是单凭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能够实现的,作为行业领先企业,还需要哪些政策或其他方面的支持?
毛翔:首先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对微电网或者微网的补贴政策,以及鼓励家庭、单位等购买使用微电网电源的政策,提高微电网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各种民间资本进入,让微电网的建设者、运营者、使用用户直接受益。当然,最关键的是电力法的改革和售电政策的落实。
此外,民间资本和民众资本的参与也会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目前这一领域已经涌现出一些中国特色的众筹模式的平台,例如我们的合作对象“太阳会”众筹平台,就是基于大消费概念而产生的互联网+能源金融。例如,我需要500万元建一个电站,然后有一些商业机构要买我的电,买的越多越便宜。这个时候,我就会和“太阳会”众筹合作,通过众筹模式汇集老百姓手中的钱,返还给老百姓的不是利息而是产品,是他们认可的一直在消费的产品。通过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产品,“太阳会”众筹利用大消费概念,帮助企业在不花钱的前提下建电站,并销售电力给商业机构,最后将电变成货币,这就是能源互联网所带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