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新能源并网调度的甘肃实践(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丁益民 王彦民  2015/10/19 9:28:19  我要投稿  

威信:信息公开透明消除质疑

在甘肃新能源发电企业中,新能源有功智能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必配软件,有的企业甚至围绕这一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每5分钟一个周期的上网电量自动申请。

当然,曾光他们有时候也要为自己的判断失误付出学费。如果他们预测不准,申请的上网电量无法完成,系统将会给予屏蔽申请两小时的惩戒。这种设计迫使新能源电站不断积累当地风能、太阳能观测数据,提高超短期预测准确性,避免恶意申请,但没有人质疑系统本身的公正性。曾光说,在这套系统上,电网以及各新能源电站的各项数据一目了然。这种数据的公开透明也是申请上网电量的一个参考因素。

2010年年底,这套系统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效:新能源上网电量提高7%

为了检测这套系统在减少弃风弃光方面的实际效果,张柏林进行了7年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使用该系统后,新能源上网电量提高了7%。

新能源有功智能控制系统奠定了甘肃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的领先地位。2011年以来,国网甘肃电力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863项目,攻关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难题。其中,“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是在新能源有功智能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做更深、更广的研究。2015年4月,经过该项目提升与深化的新能源有功智能控制系统,已非开发之初的面貌:覆盖1个调度中心站、40个协调控制子站、53座风电场、18座光伏电站和4个火电厂。由此,甘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1142万千瓦风电场和578万千瓦光伏电站全部纳入调度平台。

过去几年,各个新能源装机大省都在探索新的并网思路,为什么是甘肃走在了前面?行舟认为:“远离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是国内新能源的共性,但甘肃的问题最为突出,省内消纳能力不足,‘三公’调度压力大,所以在制度设计上执行得最为彻底。”

制度的变革,使当初困扰行舟他们的“三公”调度不再是一个问题,不仅减少了弃风弃光,而且大大减少了调度人员岗位配置;鲜有新能源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电量的事情发生,屏蔽了潜在的调度员廉洁自律问题——从全国来看,新能源并网调度的甘肃实践是成功的。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