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西藏电网在助力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作用?
刘晓明:电力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撑产业,对推动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讲政治、顾大局,从政治高度、国家利益、科学发展出发,投入 163亿元巨资,于 2011年 11月提前一年建成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西藏电网联入了全国电网,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极大地缓解了藏中电网缺电矛盾,为实现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互济创造了条件。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根据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缺电现状,将原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川藏联网工程提前到“十二五”期间建设。2014年 11月,总投资 66.3亿元的第二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彻底解决了昌都电网缺电问题,极大促进了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藏东南水电资源开发和外送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公司和自治区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履行电力普遍服务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加快推进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网西藏电力先后实施了三期农网工程建设,不断扩大主电网覆盖面,持续提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记者:今年下半年,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开始。这对进一步增强电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国网西藏电力将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刘晓明:由于西藏电力起步晚、底子薄,电源、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主电网没有实现全区覆盖,仍有 16个县90万人通过小水电局域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及户用系统(金太阳工程)等方式供电,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同时,部分地区农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配电设施陈旧、供电半径过长、变压器布点不足、供电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逐步呈现,亟须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今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通过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增加安排中央投资,投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领域。公司积极响应,迅速贯彻落实,提出工作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根据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部署,新增安排投资 12.5亿元(中央预算投资10亿元、企业自筹2.5亿元)用于西藏农网改造升级。
国网西藏电力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作为一项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对工程建设早安排、早准备、早部署,目前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早日建成,早日惠及农牧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