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流输电系统与地震台电磁台站数据库管理。采用数据库开发软件,建立输电线路和电磁台站的数据表格,完成输电线路各杆塔和电磁台站的经纬度和海拔坐标及接地极附近土壤电阻率等数据管理,如线路极导线的对地平均高度,电磁观测仪器对地高度和测量电极埋设深度等。
(2)直流输电线路对电磁观测的实时计算功能。通过PC机串口,实时接收线路不平衡电流和地震台电磁观测数据,根据输入数据类型、采集时间间隔,依次对实时采集分量进行处理并采用动态数组进行存储。根据建立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场计算模型,计算实时线路不平衡电流产生的磁场、电场和电阻率,从而得到直流输电线路对地震台电磁观测的干扰值。
(3)对电磁观测数据曲线进行校正。在实时接受线路不平衡电流和电磁观测数据的同时,在系统定义的坐标系中进行描点画线,反映实时数据的变化。根据计算得到直流输电系统不平衡电流在观测点处的干扰值。将实时观测的地电磁数据减去计算得到的干扰值,可得到实际未受干扰的电磁观测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震台电磁观测值的校正。
项目建立的计算模型,提出的防护距离和开发的的干扰联网校正系统在多个地震台站应用,效果良好,排除了邻近直流系统的干扰问题。在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解决了武汉地震台、南京地震台、泾县地震台、海安地震台、西昌小庙地震台、青浦地震台等台站的干扰防护问题,以及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后对武汉地震台等台站的电磁干扰防护问题,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改迁费用,缩短工程设计和建设周期。
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特高压直流工程对地震台站的电磁干扰影响防护,为GB/T19531.2-2004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对直流输电系统与地震台站不可避免共存时获取输电走廊、最大程度缩短二者间防护距离和节省投资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在当前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条件下,输电走廊和地震台站选址往往难有大幅改动的可能,应用本技术可在条件限制时通过精确计算保证双方并存的电磁兼容性,使输电工程和地震台站建设的可行性成立。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在国家坚强智能电网规划与建设中,保证环境兼容性和降低昂贵的后期改造费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也为电力和地震台站在规划与建设时,保证系统间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分析评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