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逐渐从集中、高载能用电转变为越来越依赖分布式用电,能源的获取更加清洁和便捷,但是可再生能源也存在不均衡性与波动性,这就需要用微电网来补充。通过节能,用户侧需求降低,平抑波动,促使能源供给进一步平衡。”曹寅说。
具体到需求侧管理的细节,薛静给出了建议:“电力供应侧在建设之前首先要考察当地用户特性,电力供应是否可间断、峰谷差的大小、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差距,依据影响因素购置相应的分布式能源。”
多种能源的综合考虑则要求根据需求侧特点来布局能源分布。薛静表示:“需求侧用电如果能够间断、转移、高峰期挪用,将给社会提供很大的能源空间。但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侧本身又成为发电方,电力供应者与消费、使用方为同一用户,技术、机制、电力平衡等问题需要衔接。”
同时,煤电利用的需求侧管理同样需要优化配置。“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煤电或许将从电力支撑的角度转变为调峰角度,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企业要提早谋划,找到调峰发电的利润来源。”薛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