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工程,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工程有利于深化中俄基础设施和口岸通道的互联互通,对提高远东地区能源利用率,推动黑龙江省建成并加强与特高压相协调的“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东北网架,扩大中俄能源项目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和能源保障。
对俄购电
推动中俄能源深层次合作
对俄购电项目是中俄两国政府能源领域合作项目之一。2011年11月29日,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输电项目建成竣工,500千伏阿黑线(阿穆尔—黑河)于2012年4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15年4月1日,阿黑线安全运行三周年之际,国网黑龙江电力已通过该线路累计进口俄电电力60.18亿千瓦时。
据统计,仅今年1~6月,国网黑龙江电力通过110千伏布黑线(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220千伏布爱甲乙线(布拉戈维申斯克—爱辉)和500千伏阿黑线累计进口结算俄电电量14.7亿千瓦时。
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俄电力合作构建了新途径。2012年2月25日,公司与俄罗斯东方能源股份公司签署了长达25年的购电协议,协议规定到2037年前,俄方向中国供应1000亿千瓦时的电量。今年颁布的《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推动了中俄两国能源深层次合作。
据统计,自1992年开展中俄电力合作以来,国网黑龙江电力已累计进口俄电149.58亿千瓦时,节约境内煤耗508.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21.03万吨。
四大通道
电网规划辐射陆海丝绸之路
在黑龙江电网与俄罗斯远东电网联系图上,一条条红、蓝、绿色的输电线路筑起电力合作“高速公路”,联通了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了陆海丝绸之路战略规划。
电网规划和建设是黑龙江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能源保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能源电力等基础性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国网黑龙江电力通过建设跨境国际输电线路,实现全省与中俄、东北乃至全国能源深层次的互联互通。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能源流和电力流都是‘北电南送’。近年来,受东北地区电源装机布局变化的影响,南送电力吸纳空间逐年减少;同时,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受市场容量、调峰能力等因素制约,难以就地消纳,急需开辟新的空中能源输送走廊,以实现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北电南送’。”该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一处负责人说。
“十三五”期间,覆盖东北黑、吉、辽三省和蒙东的特高压交流环网预计将建成。黑龙江省将新建特高压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590千米,建成呼盟—大庆西—白城—扎鲁特—锦州的纵向“西通道”、哈尔滨东—长春东—沈阳东—营口的纵向“东通道”,以及大庆西—哈尔滨东、扎鲁特—沈阳东的两个横向通道,四大电网通道将汇集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其他电源基地电力,提高省间断面输电能力,满足东北经济发展电力需求。
据了解,国网黑龙江电力将以覆盖黑、吉、辽三省和蒙东地区的坚强特高压送端电网为支撑平台,配合东北地区煤电、风电基地的开发,将建成扎鲁特—青州(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三华”电网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