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鉴于微电网是针对新能源的应用形成的组网技术,因此,能源互联网也是针对新能源所形成的广域能源互联技术。因此,能源互联网形成的条件,其实取决于新能源对于传统能源的取代程度。这里面除了技术原因外,还有政治、环境的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在这里,则主要列出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能够得到大规模发展与应用的几个主要条件。
1)新能源成本下降导致需求市场化
无论哪种新能源,其发展的快慢与成本的高低息息相关。目前,在我国西部阳光较好的地区,发电成本已降到了0.6元/千瓦时,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如果说早期的新能源是由政府补贴的政策推动的话,那么,随着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发电即将从依赖政府补贴的商业模式过渡到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预示着新能源产业即将面临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和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
2)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巨大的能源市场
国家已经制定了城镇化的规划目标,我国在2020年要将城镇化率从现在的50%提高到70%,这意味着有三亿人要进入城镇化的生活,至少要增加3亿千瓦的用电容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用电量的1/3。这么大的用电量国家已经决定要全部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否则雾霾等问题将成为致命的社会问题。但是,城镇化的用电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地面电站解决,必须依靠以智能微电网组成的能源互联网方式,才是最佳、最实用的方案。
3)欧美双反促使中国政府加快推出了新能源的支持政策
近年光伏和风力发电价格的不断下跌,将使光伏发电从目前的补充能源一跃而成为替代能源甚至主力能源,欧美不愿自身国家未来的支柱能源由中国主导,因此先后试图以“双反”等贸易保护措施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保持其在传统能源多年来形成的垄断供应局面,并通过石油供应和运输的优势来扼住中国经济发展的脖子。
从上面可以看到,能源互联网的形成现在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尤其是第三条,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目前已经连续两年造成了我国石油进口需求的下降,对于国际石油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既然成果初显,我们当然要再接再厉,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的大量应用,最终一定是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的。
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但不要将“能源互联网”局限在“互联网+能源”这个狭窄的领域中,虽然“互联网+能源”作为智能电网的形象称呼,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两者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