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微电网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政策促进微电网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朝阳华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刘建国副总工程师向记者表示,希望政策能更完善,比如在示范项目数量上,每个地区的示范项目的数量最好能再多1个左右,并分成不同的规模级别。在示范项目责任归责上,示范项目终身负责制,牵头单位要负责到底,或者比较长的年限,比如10年等。
微电网示范项目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业内专家表示微电网示范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指导意见》中的技术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所侯义明教授表示,《指导意见》没有给出具体明确的储能配置比。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国瑞有限责任公司李爱魁总工程师对此也表示,没有明确指出装机容量,可能导致储能容量过低,从而影响微电网削峰填谷功能的发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所吴鸣主任表示,微电网示范项目的技术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电压等级上,《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技术要求是最高电压等级不超过110KV。”分布式电源电压等级要求不宜过高,对电压等级的要求过高会冲淡分布式供电和微电网的主题,工程施工难度也会加大。
技术层面上,《指导意见》没有明确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有综合的、独立的能源管理系统。
在示范项目申报上,《指导意见》要求项目单位编制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报告内容涉及方面较多,许多中小微电网企业将会因为无法提供齐全的项目报批材料而被排除在外。
《指导意见》出台的目的是鼓励微电网企业积极报批微电网示范项目,实现微电网规模化推广,太过复杂报批程序也将打击微电网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对报批程序进行适当简化,以便让更多微电网企业参与进来,加速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