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应用市场方面,受居民收入水平、日照资源、屋顶资源等因素影响,我国家庭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基本上不存在家用电池储能需求,这一点与欧美国家有着很大区别。相反,我国大规模光伏电站、商业和公共事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机量则迅猛增长,电池储能市场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领域。
不难看出,我国“大电池”市场前景广阔,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而不适宜照搬国外模式,特斯拉开发的家用“大电池”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反响就不一定会很高。
思考与建议
重视储能市场发展。在我国将新能源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对储能市场给予同样重视。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正在调整太阳能光伏发展战略,分布式光伏电站成为发展重点。随着装机量的快速扩大,不管是从保护电网还是从提高光伏发电利用效率角度出发,适当增加电网储能非常有必要。从企业层面看,用于消费类电子(手机、电脑等)的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速放缓、集中度愈发集中,而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有限,开辟新的市场对锂离子电池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潜力巨大的储能市场理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迫切需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培育储能市场不仅可保障电网安全,还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推进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特斯拉发布的家用“大电池”产品,形态上应当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只有约7mm的厚度,可以挂到墙上,在当前推出的“大电池”产品中卓尔不群。从电动汽车到储能产品,特斯拉实现了产品创新与应用领域的有机结合。这一点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产品创新并不足以取得市场优势,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实际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完美结合,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主动引导和培育储能消费需求。任何新生事物进入市场,要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都需国家通过适当手段主动引导和培育消费需求。对于储能,美国加州政府没有采用电动汽车一样的税收减免政策,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提供储能市场空间,德国则按照家用储能系统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要培育我国的储能市场,并带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也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主动去引导和培育消费需求:一是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大规模光伏电站、商业和公共事业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必须配置一定规模的储能电池系统;二是对储能电池系统按照装机容量通过各级财政资金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比例和方式可以多样化;三是对于储能电池系统上网电量,根据我国新能源发电上网补贴相关规定,由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给予补贴。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