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电磁能量收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图)(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电气技术    2015/7/28 10:12:42  我要投稿  

第二种结构如图1c所示,由接收天线、阻抗匹配单元、RF/DC整流器和负载组成。由于采用了阻抗匹配,这类结构允许相对独立的天线和整流器设计。RF/DC整流器除了实现整流之外,往往也要提高输出电压,因而多采用电压倍增电路。

图1电磁能量收集基本结构

结构1整流电路的二极管一般只有一个,可以提高整流效率,但后级的DC/DC变换器需要采用主动开关元件,增加控制复杂度,也会伴随控制损耗和开关损耗。提出,当输入功率小于100μW时,控制电路的损耗将占主导。因而此结构适用于高输入功率,要求高可靠性的场合。

结构2由于要实现倍增效果,采用多个二极管,导致整流效率下降,但无需主动开关,系统简单,成本低。此类结构可以提高功率灵敏度,适用于低输入功率和简单的演示系统。另外文献采用了两者的混合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电磁能量收集混合结构

三、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

3.1收集水平

近十年来,国际上相继开展了大量关于电磁能量收集的研究工作。总体收集水平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发射源选择方面,有两种做法。一是选择周围环境中的射频发射源,可以在实际射频环境下进行测试。常用的射频发射源有RFID阅读器、无线电广播发射台、手机信号塔、电视基站、无线路由器等。

另一种是选择特定的发射源,一般采用射频信号发生器,作为试验仪器,可以对采集系统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发射源的频率一般设置在工业科学医疗(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ISM)频段。

在可收集功率方面,一般电磁能量收集的功率水平在微瓦量级,而能处理的入射功率的灵敏度,在低输入功率场合下一般可达到-20dBm,而有文献设计的倍压整流电路最低可处理-32dBm的射频功率。

由前文可知,电磁能量收集的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别是入射功率。文献在入射功率达到10dBm时,可以实现78%的转换效率。而当入射功率较低,接近周围环境分布水平时,效率会明显下降。文献在-20dBm的输入功率下的效率仅为18%。当发射源输出功率一定时,效率与发射源与接收天线的距离有关,文献在距离无线路由器距离为40cm时,效率达到了33.7%,而当距离增加到2.4m时,效率下跌至9.76%。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