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东指出,在此蓝图下,中国能源将在六个放开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的彻底转型,包括放开电力、油气等能源网的竞争;放开油气、电力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能源企业投资项目;放开资源勘探市场;放开能效;放开能源技术创新等。
同时,在放开基础之上,对中国能源体制、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进行大规模、颠覆性的重组,大规模重组以后,有望在2020年前后出现一个比较新的能源体系。
智能化趋势不可改变
能效的合理控制和利用将是未来电网的最基本特征所在,而在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之下,“互联网+能源”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指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进入新的加速期。2020年之前,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在2010~2020年阶段,电力需求平均增长2.8%,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到2020年之后,终端各领域电能对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的替代进程将明显加快,风电、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攀升,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逐渐加速,2020~2030年、2030~2040年电力需求增长率会达到3.3%和3.8%。
展望未来我国清洁能源规模,2020年水电将达3.5亿千瓦,风电2亿千瓦,太阳能1亿千瓦,生物质能3000万千瓦,核电5800万千瓦,加起来7.3亿千瓦左右,再往后到2050年清洁能源可能达到30亿~60亿千瓦的开发规模,这将对未来电力系统的构建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能源网络的互联信息化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根据《指导意见》,未来我国的智能电网需具备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
据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计,通过智能电网,我国将逐步建立并推广供需互动用电系统,实施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能源消费新观念,适应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打造一个从“实现清洁能源的充分消纳”到“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再到“满足并引导用户多元化负荷需求”的互动用电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国内企业早已发力。国网公司计划年内将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组织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安装智能电能表6060万只,建成投运“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同时还将组织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包括新能源开发工程、支撑分布式电源应用工程、促进便捷用电工程、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工程、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和提升电网智能化工程等。
2015年,国家电网基础投资将达到4202亿元,同比增幅达24%,投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智能电网研究报告,预计到2015年,全球针对智能电网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投资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7.4%,达到464亿美元。一个逐步壮大的智能电网市场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