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能源产业的这种变化,能效管理企业需要同时从C端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需求,其核心,是能效管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将个人和能源的信息孤岛打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通过传感器互联互通,产生海量的数据。数字化转型将使能效管理企业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把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达到对能源消耗的节约与改善。
以施耐德电气的住宅解决方案为例,灯的光线亮度可以自动适应室内的环境;百叶窗自动调节角度来分散光线;同时空调配合窗户照进光线来以最低能耗调节室内温度,从电器到家居,各个部分通过传感器打通连接,自动化地进行能效管理。据相关数据统计,这项方案为每个普通的家庭节省了高达35%的电力开支。
能效管理定制化
互联网实现了定制化的普及,随着物联网将万物打通,能效管理在物联网的基础上,也逐渐走向定制化。
在过去单纯售卖产品的基础上,能效管理企业将云服务、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从企业的能源消费模式、能耗设备和软件管理平台的搭配以及运营方向着手,将面对的问题综合考量,针对不同企业的问题定制不同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实现能效的提升。
以楼宇为例,楼宇能耗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的41%,老旧的楼房面对着电路老化电力浪费的问题;互联网办公楼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则更为严格;行政为主的白领办公楼则对室内环境、制冷供热有着更高的诉求。
位于望京的SOHO节能中心项目在进行能效管理时,采用了3D渲染引擎——将SOHO建筑的供热、电力及环境等系统进行完整的3D图景描绘,就像给楼宇做了一次全身的三维B超般,使能效管理者针对显示运行的数据,在能效管理平台上直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