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欧洲重视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开展微电网研究和示范工程较早的地区,1998年就开始对微电网开展系统的研发活动。欧盟在第五、第六和第七框架下支持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项目,组织众多高校和企业,针对分布式能源集成、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经济调度措施、能量管理方案、继电保护技术,以及微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内容开展重点研究,目前已形成包含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控制、运行、保护、安全及通信等基本理论体系,相继建设了一批微电网示范工程,例如希腊基斯诺斯岛微电网示范工程、德国曼海姆微电网示范工程、丹麦法罗群岛微电网示范工程、英国埃格岛微电网示范工程等。
日本
日本是亚洲研究和建设微电网较早的国家,自2003年开始,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wEnergyandIndustrialTechnologyDevelopmentOrganization,NEDO)就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先后在八户市、爱知县、京都市和仙台市等地区建设了微电网示范工程,研究、验证了一批微电网关键技术,为后续微电网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海岛独立电网,因此发展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海岛微电网,替代成本高昂、污染严重的内燃机发电是日本微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特点。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于2009年启动了岛屿新能源独立电网实证项目,通过提供政府财政补贴,委托九州电力公司和冲绳电力公司在鹿儿岛县和冲绳县地区的10个海岛上完成了海岛独立电网示范工程的建设,包括由东芝集团负责建设的宫古岛大型海岛电网和由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负责建设的9个中小型海岛微电网。
日本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提升电力供应在自然灾害下的可靠性是日本微电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和特点。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及其诱发的海啸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并引发了严重的大范围停电。震灾期间,东京电力公司辖区损失电力供应22GW,约占其峰值负荷的37%;东北电力公司辖区损失电力供应7.5GW,约占其峰值负荷的50%。然而仙台市微电网经受住了灾害的考验,在大电网失电、独立运行的60余个小时内通过储能设备和燃气发电实现了关键负荷的不间断供电,有力保障了微电网内医疗护理设备、实验室服务器等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灾害过后,日本更加重视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以提高其电力供应的抗灾害能力及弥补核电关停造成的电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