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作用
1)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开发利用分布广、潜力大的清洁能源,保障能源长期稳定供应。2050年,预计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将达到6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90%。
2)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预计2030、2040、2050年“一极一道”电力输出规模分别为0.9万亿、4.2万亿、12万亿千瓦时,可减少标煤消费3亿、13亿、38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亿、37亿、105亿吨/年。
3)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实现各国电力供需平衡协调,取得全球互济、错峰避峰、互为备用、减少装机等效益。
全球能源互联网展望
1、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
2014年5月,全球可持续电力合作组织2014峰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首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构想”。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刘振亚署名文章,呼吁世界各国尽快展开多方合作,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利用特高压技术将极地风能和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变成可供享用的清洁能源,造福全人类。
国家电网公司与各方面加强沟通、扩大合作,推动实施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共同应对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问题。
2、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电源技术重点创新领域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分布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电网技术进一步研究超远距离、超大容量输电技术,特高压电网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的骨干网架。储能技术重点是提高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储能和可再生能源联合运行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要加快发展应用光纤、移动、卫星、量子通信技术,及泛在互联网、物联网、图像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预计2050年:陆上风电成本≤0.4元/(千瓦时)、集中式光伏发电成本≤0.24元/(千瓦时);±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输电距离超过5000千米,输电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
为推动电网技术创新,适应能源资源全球优化配置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专项研究。
1)2015年,重点开展全球能源资源评估,提出东北亚等国家联网可行性、商业合作模式和政策保障机制,启动聚合物混凝土管道输电可行性研究、高压直流电缆材料、±2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和±500kV/3000MW柔性直流换流阀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