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互联网+的能源效应
自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效应一直震荡不断。在6月24日,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创业创新、智慧能源等11个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近期已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简称《行动计划》)和12个支撑课题。
能源行业正在“互联网+”的风潮下发生巨变。各大央企纷纷“触网”,在“互联网+油气”、“互联网+电网”、“互联网+煤炭”和“互联网+电力”等领域布局。参与制定《行动计划》的专家组组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的原则与主张进行了权威解读。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量单元,依托实时高速的双向信息数据交互技术,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多类型多形态网络系统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构想和雏形被提出。
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是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其中,“源”是指煤炭、水能、天然气等各类型一次能源和电力等二次能源,“网”涵盖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电力网络以及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荷”与“储”则是指各种能源需求以及存储设施。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达到最大限度消纳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推动整个能源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分为六步逐级推进:互联网售电、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碳市场交易、储能、电动汽车以及智能家居。第一个目标可在近一两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