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能电网的总体设想
智能电网的总体设想是智能化、高效、包容、激励、机遇、重视质量、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强和环保等,而不是单纯的智能化,或单纯的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网。这些机能可以简明解释为:智能化:具有可遥感系统不安全状态的能力和网络“自愈”能力,以防止或减轻潜在的停电;在系统需要做出人为无法实现的快速反应时,能根据电力公司、消费者和监管人员的要求,自主地工作。
高效:在少增加乃至不增加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包容:能够容易和透明地接受任何种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和风能;能够集成各种已经得到市场证明和可以接入电网的优良技术,如成熟的储能技术。
激励:使消费者与电力公司之间能够实时地沟通,从而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定制其电能消费。
机遇:具有随时随地利用“即插即用”创新的能力,从而创造新的机遇和市场。
重视质量:能够提供数字化经济所需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如极小化电压的凹陷、尖峰、谐波、干扰和中断)。
鲁棒:具有自愈功能且更为分散,并采用了安全协议,因而系统能对恐怖袭击、军事威胁、元件故障、自然灾害等扰动作出自愈的响应。设想中更鲁棒的电网,在紧急状态下能分片实现“自适应孤岛运行”,并且其后能够快速恢复供电。
环保: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大幅度改善环境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三、智能电网的技术内涵
智能电网将加强电力交换系统的方方面面,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消费等。
它将:(1)提供大范围的态势感知,该项工作有助于缓解电网的阻塞和瓶颈,缩小乃至防止大停电;(2)为电网运行人员提供更好“粒度”的系统可观性,使他们能够优化潮流控制和资产管理,并使电网具有自愈和事故后快速恢复的能力;(3)大量集成和使用分布式电源,特别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4)电力公司可通过双向的可见性,倡导、鼓励和支持消费者参与电力市场和提供需求响应;(5)为消费者提供机会,使其能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积极参与能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