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不是近期的事。
记得一位圈内大咖对此篇文章的评价大体是,这一切要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需要大家关怀与支持。不过回顾最早2007年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当时计划了三部走战略,即:在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智能现在究竟建成什么样了(尤其中国的智能电网还加上了“坚强的”这个定语),我们并不了解,但是离普通用户感受最近的智能电表给人的感受并不深刻,除了可以微信与支付宝购电外,并没有多少基于用户角度的智能化。
一些群里对此话题也常有争论,大体是一方攻击一方炒作概念,另一方则认为如果连概念都没人提,怎么吸引关注与投资,怎么会有发展。总之不管是热点话题、还是实际落地(国家电网四川公司与腾讯合作)到政府重视(国家能源局近日已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能源互联网正朝着我们汹涌朝而来,躲也躲不了,能源互联网的未来说大了,即要看政府政策推动如电改契机,也要看企业力度以及创新(这句好像啥也没说)。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日本,比起大概念,日本似乎更踏实。日本到底有能源互联网吗?
有些文章中写到:国际上专门针对能源互联网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08年,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已经开始小范围实践能源互联网。
不过,初步网络检索下来,“能源互联网”概念似乎在日本并没有,但却有“数字电网”、“电力路由器”之说。而其中的一个背景则是:
“受3月11日本东部大地震所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影响,日本开始大力寻求建立可抗自然灾害、充分应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给机制。基于这一设想,日本正在进行使用名为“电力路由器”的装置,灵活调度地区所发电力的电力系统实证实验。”
对于时下火热的能源互联网,从必要性及好处来判断,无疑是可以说出一箩筐的理由的,不过似乎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必要性和那么紧迫的紧迫性,能源互联网确实可以改变我们的经济产业布局并带来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变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变革的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如同这个新词prosumer。但问题也来了,我为什么要变革,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变革的前提条件满足是否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推动这种变革的主导力量是否有足够的动力?
与其那么宏观的去谈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图景,不如从小处和实际问题着手,谈谈究竟能源互联网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满足哪些实际需求,这样条件成熟后,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