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成章介绍,全球20个电力发达国家既不缺电也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他们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却存在明显差别。其中,最高的超过6000小时,而最低的不到2800小时。从20个国家火电设备利用小数来看,不管是作为主力发电机组,还是作为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的调峰、调频、备用电源,各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样差别悬殊,其程度甚至超过全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其中最高的接近6000小时,而最低的仅为2100多小时。“这也说明,全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与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都难以作为电力产能余缺的衡量指标。”
备用率才是有章可循的衡量标准
“衡量电力产能是否过剩的指标是备用率。”朱成章说,《中国电力百科全书》关于“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做了如下定义:“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保持系统频率在规定值内并保证不间断向用户供电,电力系统发电设备容量除满足系统负荷需要外,预备一部分作备用的容量,备用容量包括负荷备用容量、事故备用容量和检修备用容量。”“备用容量一般为系统最大负荷的25%左右。一些国家已经采用计算电力不足概率(LOLP)的方法来确定备用容量。”
“这里所说的25%就是备用率。备用率是衡量电力余缺最好的指标。”朱成章说,“备用率很小,其表现便是缺电;最严重的缺电是没有备用容量,甚至连电力系统负荷需要都不能满足;备用率越大,其表现就是电力产能过剩。”
据了解,在电改多年之后,英国发现新电力竞争模式和新电力交易制度影响了发电商电源建设的积极性,电力备用率降低至10%左右,出现了缺电的苗头,所以决定采用容量电价和电力差价合约,来促进电源建设,挽救缺电的局面;美国加州在电改过程中,也出现过可用出力严重不足,为此加州采取了“两个20%政策”,即用户负荷下降20%,用户电价可获得20%优惠,从而降低了最大负荷,恢复到了合理的备用率,才走出了电力危机。
完善统计数据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合理的备用率大小受多个因素影响,既与电力系统总容量大小有关,又与各国采取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有关。由于发达国家多按供用电合同供应电力,如果出现违约,就需要赔偿用户的经济损失,所以发达国家备用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
“但是我国目前缺少备用率的统计数据。”据朱成章介绍,计算备用率,关键要规范最大负荷的统计和可用容量的计算。因为可靠容量减去最大负荷就是备用容量,备用容量除以最大负荷就是备用率。“但目前国内只发布统调负荷,所以缺少科学、准确的最大负荷数据。”
“同时,目前国内也缺乏备用率相关研究。例如,对于可用容量的计算,便缺乏公认的方法。”一位不愿具名的国电电网公司数据统计人士说,“目前电网在计算可用容量时,风电只按照并网装机容量的20%计算,光伏发电则不计入,因为其装机容量太小,并且发电利用小时数太低。”
“此外,还要弄清楚电力进出口数量。”朱成章说,“只有把这些上述各个指标弄清楚了,才能判断电力产能过剩与否。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