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和巨大的光伏产品产量完全不成比例。尽管国家推行了好几年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好。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统计,太阳能发电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中依然微不足道,据统计,201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仅为35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量的0.07%。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实地考察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确定贷款发放。随后安装公司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组件采购加上其他设备等方面的费用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补贴,以及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分担,这对普通居民来说难以承受。
2014年我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1/5,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1/3,实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00万千瓦目标;其中,新增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三种模式:自发自用、全部上网、余量上网。原则上主张“就近消纳,余量上网”,这也可以解释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心为何在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一则光伏产业发达,二则工商业用电量大,完全可以就近消纳,同时负荷高峰与光伏发电高峰正好吻合。
在“金太阳”工程的实施中,投资方对电网一个最大的意见是接入系统的费用太高。从前面的接入流程就可了解到,如果一个光伏微网其接入也按上述流程走一遍,基本上家庭式光伏项目十有八九会中途夭折。
4. 解读新电改方案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发展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压力巨大,将使光伏发电面临风电一样的难题,损失很大。无论从太阳能的资源特点还是国外经验看,自发自用为主、就近消纳的分布式开发模式都是最科学合理的,同时对电网的冲击也比较小。”。
如前所述,正是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源建设程序相当复杂,审批及过程验收相当之多,远不如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便捷,相当长时间内阻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所以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发〔2015〕9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