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5年,人类并没有发明新的能源,但“能源互联网”一词,让人类仿佛找到了新的大规模能源。尽管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还在争执中,但先行探索者已经感到,能源互联网带来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无论是对能源存量还是能源增量,都可能从中挖掘出巨大的潜力。能源革命,往往伴生着生产力革命,对于致力于在全球生产力格局下谋取地位的各国来说,能源是异常重要的议题。能源互联网受到如此关注,不足为奇。
能源界人士从技术潜力、商业模式、现实可行性、远景等诸多角度给能源互联网下了不同的定义。笔者觉得其中清华大学曹军威的定义是较为恰当的,其既有现实考虑,又有远景考虑,打开了想象力。“能源互联网(EnergyInternet;Internetof Energy)在于构造一种能源体系,使得能源能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样,任何合法主体都能够自由的接入和分享。”该定义隐含几个意思,一是能源自由接入的形式是电,二是能源转换或交换时自动选择最小损耗路径,三是该能源体系是智能化的、市场化的、去中心化的、消费民主化的。
要达到这种终极目标的能源互联网,意味着对现有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变革乃至颠覆。按照目前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潜力,该终极目标远非遥不可及。其可能的演进路径有几个步骤。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规模与其成本下降速度紧密相关。现实情况是,目前风电和太阳能的接入速度已经远超其他能源,增量逐渐替代存量。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逐渐瓦解以煤炭为主的火电地位,并为能源体系带来了市场化基因。
第二是能源消费终端改变了消费方式,目前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正是电机对内燃机的替代,即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兴起开始瓦解以内燃机为基础的石油帝国。如此,以电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将会进一步强化。这将为能源互联网提供现实的物理基础。
第三是储能的广泛运用。储能的介入会让广泛接入电网的分布式能源成为一个个独立微网,只要储能足够便宜。也会让配置了储能电池的巨量的能源消费终端在一天某些时段成为微型发电厂,实现能源双向流动,自由接入。
这三个步骤的成熟,加上不断融合进来能源体系里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彻底打破现有能源体系的封闭性的垄断性的结构,新的能源体系将从以供给主体为中心彻底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能源消费者实现了消费意志的独立。在实现了对能源实时定价的能源互联网里,用户不仅仅是能源消费者。用户可以实时监测能源价格,自动做到调配低价格能源来用,而且在能源价格低的时段,用户通过储能装置自动储存低价格能源,在高价格时段自动卖出。用户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能源供给者,能源唾手可得又挥之可去,如此,真正实现了能源消费的独立。
目前笔者在跟小伙伴们共同建立的“全民光伏PVPlus”平台,正是在做第一步的事情,想促进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的加速落地,让分布式光伏大规模的普及和接入,加速笔者心目中能源互联网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