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平安城市”目前已从大安防体系过度到应急指挥体系。在可视化防控方面,以治安应用为主线的大联网问题、大集成问题目前已经很好的得到了解决,以此为依托可进行情报分析研判、数据挖掘、串并案、预测预警等应用。在可视化指挥方面,各警种(治安、刑警、交警、消防、城管等)及相关联动机构实现紧密配合完成实战应用。
针对于智慧型平安城市建设,早在2010年江苏省公安厅印发了《全省公安机关道路监控网“3.20”工程建设规划及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开启江苏全省社会面和交通道路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的新篇章,也为智慧江苏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首先,“3.20”工程系统建设是在全省“大平台”总体框架下规划开展。不仅满足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更是作为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打防管控的需要,整体规划安排、统一标准规范、分类组织建设、统筹部署推进,更好地实现了各方资源整合,满足公安工作需要。“3.20”工程纳入各地“大平台”统筹规划建设,科学定位并正确处理好道路监控系统与警务基础平台、情报信息平台、指挥调度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建设要求,做到整体规划、同步建设、一体化应用。
其次,系统按照“一个平台、两张网络、三道防线、四级应用”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分级管理应用的道路监控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即“一个平台”;建设城区道路监控网和治安卡口及国省道、高速公路监控网等“两张网络”;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依托道路交通网络由近及远的“三道防线”;满足省、市、县和基层所队四级实战应用的需要。系统重点实现了以下六大功能,即视频监控、号牌识别、图像抓拍、车辆比对、轨迹回放、通信指挥,做到“人留影像、车留牌号、手机留信息,违章能查出、犯罪能取证、轨迹能刻画”。同时,逐步引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提高技术应用含量,并实现全省范围联网调用、信息共享等目标。
随着3.20项目和平安城市的不断深入,2013年江苏省公安厅开始了“省公安厅图像信息联网系统的建设”,海康威视成功中标该项目,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省十多万路视频的联网,大大提升了信息利用的水平和效率,为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提供了数据资源基础,为全省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提档升级。同时江苏全省各地又开展了技防城、技防乡镇、平安社区等系统的建设,海康威视积极参与了江苏全省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苏南”、“智慧南京”、“智慧丹阳”、“智慧泰州”等。例如南京市为了配合14年青奥会的举办,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智慧青奥”的建设。在各奥运比赛场馆实现了音视频和各传感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传输上实现了固网和移动网传输网络的互补和整合,最终实现各数据的统一平台管理和调度,切实的保证了各场馆的安全运行,为青奥安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在路面监控系统中运用了海康威视智能跟踪前端球形摄像机,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跟踪、车牌识别和违停抓拍,并且实现数据联网,同步数据与系统比对,实现道路交通的实时管控,保证道路的顺畅通行。在各旅游景点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进出人流的实时统计,显示拥挤程度,为实时调控景区的人流量做好了数据和技术准备,保障了各景区安全。
在各地市,例如镇江丹阳,海康威视在全城范围内建成了道路卡口抓拍系统、视频电警抓拍系统、城市治安智能监控前端、高空瞭望系统、移动视频取证系统,实现了前端监控的全覆盖,固定和移动相结合的前端系统。基于前端丰富的信息采集手段,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统一汇聚到丹阳公安指挥中心,在中心的云存储系统中进行存储,利用联网实战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呈现。对全城的人员,车辆,做到实时、动态、智能化的管控。
该项目建设之前,丹阳几乎没有公安实战系统,原有的多个业务平台功能单一,无法完全利用公安现有的各类资源提供服务,对于已建的资源是一种浪费,同时对于丹阳公安各部门的应用成效来说也明显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