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特殊地位,要求北京电网具备更高的供电安全性、可靠性。与首都地位相对应的是,政治活动保电频次高、级别高、影响力大,要求供电万无一失。与其他城市一样,首都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将持续加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大量接入,也对首都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出更高要求。
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集约化布局,要求提前预留输电走廊、电力管沟、变电站站址等电力资源”,北京电力总经理助理马林峰解释说,“此前纳入城市控规2008版专项规划的区域为北京中心城区1085平方千米的范围,这已无法满足北京全市16410平方千米的电网规划需求。”
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布局,提前开展2014~2030年电网中长期规划工作,为北京电网发展预留资源,提升电网建设效益,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程。
规划:立足当前满足未来需求
电网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特点,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致,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留有余地满足未来需求。
对于城市供电来说,主网、配网相当于人体的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北京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纪斌说,受电通道不畅就好比动脉血管供血不足,配网薄弱就好比毛细血管不通。北京电网规划的重点就是要解决主、配网“两头薄弱”的问题。
目前,北京地区有150个电力抢修网点,每个网点平均服务6.7平方千米区域。
承担本市部分配网负荷预测工作的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凯谈道:“配网设备多、分布广、类型复杂,必须对每个网格开展现状梳理、负荷预测、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更好地规划应急抢修网络。”为确保每条数据的准确性,北京电力要对报告涉及的上万条数据进行核对。小到一个配电箱,大到一座变电站,仅需要现场踏勘的部分就有几百次之多。
正是凭借着科学精准的负荷预测结果和实地踏勘,北京电力形成了2020年、2030年北京电网的变电容量、电网分区、站址布点和通道规划;同时,借鉴国内外应急抢修经验,形成了北京电网应急抢修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明确应急抢修服务网络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