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国内电源结构和建设规模的调整,国内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预计会稳定在5000万~6000万千瓦的年均装机水平上,这就意味着必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常规火电机组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袁毅告诉记者。
应该说,我国的火电设备制造能力全球第一,出口额占全部电力设备出口额的70%,在这方面,我国电力企业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相对国外公司较低,这为国内电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煤电扩充的市场空间已有相当大一块被中国占据,除了中国,全世界煤电装机的扩展空间已所剩不多。
事实上,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电力设备企业 “走出去”的难度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不具竞争力,低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不具备品牌效益,从政策、税收、就业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对中国企业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
应该说,国内电企纷纷涉足海外市场,体现了我国电力行业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进程迈向了新的阶段。不过像其他类型企业一样,“走出去”必然会面临政策、环境、管理等风险。虽然可以肯定“走出去”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但对于盈利水平还很难断言,这需要电力企业更多的在国外项目的开展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对于未来设备企业如何更好更快的走出去,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提出,发电行业和电力设备企业应该联合走出去,抱团取暖,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面对走出去的种种风险,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更好地发挥集团的作用,更广泛地参与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袁毅则表示,未来上海电气仍将努力开拓市场和全面履行合同;实施国际社区共建计划,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运行与国际接轨的健康、安全、环境保护(HSE)标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跟进支持出口的八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