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内蒙古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不仅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这些有益的探索也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保障了经济平稳运行。改革降低了自治区企业生产用电成本,有效遏制了支柱产业下滑,提振了企业信心,促进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4年在全国工业用电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自治区工业用电量实现了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高于周边省区5个百分点以上。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加速了“煤-电-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初步构建起了煤-电-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建材、云计算、光伏制造等产业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集群化建设,促进了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市场化淘汰落后产能新机制的逐步形成。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革初步建立了用户侧终端产品价格与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疏导煤、电价格矛盾,理顺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电力资源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在发电侧,打破了计划分配电量模式,高效环保机组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在用户侧,参与市场的大用户被严格限定在国家鼓励类产业范围内,通过发挥市场替代作用,实现了节能降耗。同时电力多边交易对于稳定发用负荷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风电消纳。
——加快了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改革不断吸引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我区转移集聚,有利于大范围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大幅度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形成合理区域分工。
“各级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集中精力、精准发力,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对我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蒙西电网多边交易和蒙东大用户直供规模,做好蒙西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实施霍林河、棋盘井微电网示范工程”。
内蒙古做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趁热打铁、乘势而上,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无疑是推动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