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别盯着工资了,看看还不如余额宝的电网收益吧(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无所不能  作者:张树伟  2015/3/9 12:09:09  我要投稿  

什么?电网做了很多的战略眼光的投资,比如充电设施?这充电设施没有车就是赔本买卖,而没有车也不会有足够的充电设施,完全是死锁。最值得一提的,这充电设施还主要不是在市内,跑到了高速上。电动车减轻密集城市污染、各种优先上牌、不限行等优惠措施高速上发挥不了,但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的缺点却极大的放大了。这完全扬短避长的投资布局,不知道其战略收益在何处?是不是该追究决策失误的责任啊?

啥?能花钱也是一种本事,拉动电力设备投资,肉烂在锅里?这企业真把自己当央行了?电力投资是转移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不能只盯着“电网——电力设备”这只小锅啊。电价高企,全社会这只“大锅”可是损失更惨重啊。这是影响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基础电力价格啊。

什么?听说要建“连接北极跟赤道的电网”,要50万亿美元,这点钱还不够零头的?这得首先把喜马拉雅山炸掉才能连啊,否则跨不过去啊。啥,这事情牟其中已经干了?牟其中是谁,google之。。。

就不反问了,试图来解释、分解一下如此巨大的输配加价吧。

我国的工商业电价基本在0.6-1元的水平,相比美国,其价格水平高出55%-70%,甚至更多。这源于更高的税负水平(17%的增值税),各种附加(基金)、交叉补贴以及输配加价。从用电结构而言,美国的居民商业用户用电量占到了总用电量的75%,工业用电只占25%左右。而我国正好反过来,工业用电占75%,而居民商业各占10%与15%左右的份额。

我国工商业终端电价比批发价高出了如此之多。考虑到工商业对居民农业的交叉补贴(用占总量85%的电力去补15%的电量部分,也就是工业提高1分钱,就可以给居民提供5.5分的补贴),这部分大概可以解释20-25%的电价差异,加上17%的税收,以及5%左右的各种附加,总体上可以解释大致45%-50%的电力加价。

但是,仍旧有归属于输配环节的10%-25%的差异是无法解释的,也就是每度电5分-2毛钱。我国每年售电量高达5万亿,这部分就意味着少则2000亿,多则上万亿。电网大佬如果能把这部分电价余量有效降下来,善莫大焉,每年给发10亿工资都不为过。

同时,这部分降下来,也应该是即将开始的电力改革的“靶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有效措施,改革的意愿与诚意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改革失败的命运,基本也就注定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作者介绍:卓尔德(北京)环境研究与咨询首席能源经济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的立场和观点

相关新闻:

刘振亚谈央企高管降薪:我已带头把工资降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