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目前电力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全国电力装机已经相对过剩。国有企业增长速度由快向稳转变,发展方式也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是企业适应新常态和未来竞争的必然要求。
中电投: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也必将使电量增长进入较低水平的新常态。同时全国电力装机仍在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发电利用小时数普遍下降,电力过剩凸显,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现在能源电力市场进入了新常态,电力市场新常态的特征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专家:我国电力产能只是相对过剩 适当过剩有利于经济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对于电力是否过剩问题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评断标准。由于电力设备利用小时具有可调整性、电力电量通过电网可以大范围平衡的特点,电力是否过剩应当统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够提出一个合理的评判标准。当前的过剩总体来看,我认为有相对过剩、电力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电源电网不协调过剩等情况,在某些区域,相对过剩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我国的电力结构是以煤为主,燃气电力不足且价格高,所以煤电成为调峰的主力,这造成了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效益也随之下降。
但是,由于负荷特性的原因,如果煤电利用小时达到5500小时时,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缺电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电力设备的合理利用小时问题、各种电源的合理配套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过剩”问题。
因此,从电力侧看,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发展。对电力过剩不能简单下结论。
中电国际政策研究部副主任王冬容:过剩是典型周期性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过剩和不足总在反复出现。实际上,用电的波动性非常大,空调用电负荷可占到四成,只要夏季来一个高温,情况立马不同。而去年出现的相对过剩,天气原因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就导致了和前年构成很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