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是“大”的有益补充
我国,微网的发展与政策变化息息相关,前途清晰但发展速度尚不好判断。”曾杰说,在微网大规模发展之前,我们必须研究充分,在理论、实验层面做足应对准备。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围绕建设规划、行业标准、应对策略等方面开展微网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规划方面,根据广东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广东电科院直流输电及新能源所开展了广东微网供电模式研究,分析不同地区供电的需求,提出了适合广东省城市、农村及海岛的微电网供电模式,建立了微网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标准层面,参与制定了微网工程建设国标《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规范》,去年12月通过审查;实验方面,于2013年建成了既可研究微电网又可研究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的联合一体化仿真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多次完成可再生能源涉网设备测试等实验;市场方面,开展了微网接入对电网影响的策略研究,研究微网市场行为特性,分析其对电网经营层面带来的影响,积极探索电网公司传统业务补充和延伸的可行途径。
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微电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2005年提出。按微网主网络供电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流型微电网、交流型微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按运行模式不同又可分为离网型微电网和并网型微电网。
“跟大电网相比,微电网规模小、电压等级与中低压配网相当,具有就地消纳的特性。”广东电科院直流输电及新能源所副所长陈晓科说。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稳定运行能力的小型电网优势逐渐显现。“微网适应了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的大势。”广东电科院直流输电及新能源所高级工程师曾杰说,“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目前较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将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结合,构建不同规模的微电网。”
友好运行的微网还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问题等方面,微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夏季电网短时尖峰负荷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情况,如果利用智能微网充分调动分布式能源和负荷参与系统调峰,则能够有效缓解峰谷差问题。此外,微网技术在提高农村用电可靠性、解决台区电压偏低等方面的作用也值得探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