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建设背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城市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使得资源与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增大;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城市管理协同性差、办事效率低;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导致传统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法难以为继。如何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成为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同时,由于我国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市新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再加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相关机构对GDP增长是否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深刻思考,催生了社会各界对电子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等的探索。
国内各城市纷纷把建设智慧城市作
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智慧城市也成为各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不同地区对于智慧城市的探索也不尽相同,如北京提出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上海提出云海计划,为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云计算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持。深圳从科技、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构建智慧城市,打造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并以此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也以发展智慧基础设施为重点,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如铺设光纤骨干网、实现有线网络入户,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区域、增加网络宽带、推进三网融合等等,以期建成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网络。以“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为例”,在发展智慧的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示范项目,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职能水平,实现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的完善,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存在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的热潮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政府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安民生、保稳定、促增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政府业绩的体现。智慧城市具有智能感知、系统协同、智慧处理、机制先进、服务优质等特征,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认识、技术、实践上还达不到“智慧”的要求。
首先在智慧城市认知上,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往往是把简单的“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等盲目拼凑在一起。然后贴上“智慧”的标签,就称之为智慧城市。实际上,这并不是智慧城市。有的政府还认为,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一边倒地主导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