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这无疑是代表委员今年热议的主旋律。
作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发电行业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顺应能源革命大趋势,如何把握市场要素发生的新变化、满足安全环保带来的新要求、回应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课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行业的大逻辑。
面对新常态,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分析新趋势、掌握新特征、探寻新动力、实现新发展。
需求增长乏力,亟待增量战略性增长存量内涵式提升
“增长乏力”注解着2014年全年的用电市场。当前,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地区性、结构性产能过剩日渐显现,用电量增速放缓、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
数据为证,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4286小时,同比降低235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后发电行业发展,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扩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其发展方式必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更加注重清洁高效发展。”面对市场环境新常态,业内专家指出,发电行业不仅要适应电量增速的换挡,更重要的是谋划增长驱动力的转换。
对于同质无异的电力产品,各发电主体需进一步挖掘差异优势,统筹优化区域机组发电安排,通过发电权交易等手段,促进总体效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要在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方面下更大力气,在西南水电、沿海核电、煤电基地建设以及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中有更大作为。在低碳清洁能源开发、
特高压外送电源项目、供热业务、“走出去”等方面加大开拓力度,积极寻找增发空间。
环境约束强化,更待主动作为培育绿色增长点
今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此前,《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国家明确,新建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必须小于300克标煤/千瓦时,东部地区新建煤电机组大气污染排放浓度要基本达到燃机排放限值。
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排放总量控制带来巨大压力、环保约束愈发强化,发电行业承载重任,更待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