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电力供给新常态
电力供给能力增幅高于用电量增幅。这是延续“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趋势,而随着装机总量的逐年递增,发电装机增速不断降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幅约87%,高出用电量增幅17.6个百分点;2014 年发电装机比2010年增加了41.4%,高出用电量增幅(31.7%)近10 个百分点;2020 年,我国发电装机有望达到19.3 亿千瓦,比2014 年增长约42%,仍将高于同期用电量增幅。
电源结构绿色转型继续深化。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快速推进;核电发展步伐加快,在建装机总量世界第一,并将集中于近两年投产;风电、光伏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煤电升级改造压力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成本进一步增加。低碳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煤电市场份额逐年萎缩,2014 年,煤电发电量占比和装机容量占比已降至70%和60%,分别比2007 年降低了12 和17 个百分点。另外,第二产业用电比重降低,服务业和居民用电比例持续上升,导致用电负荷率下降,再加上间歇性电源快速发展的影响,煤电调峰深度、频度持续加大成为常态。电源空间布局调整加快。
除东部沿海核电带外,集中供给侧电源的发展重心和发电量增长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分布式电源主要在中东部发达地区。西电东送是发展大格局,就地供需平衡模式被打破,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东部地区火电机组给核电、新能源和西电东送调峰的长期趋势已经显现,市场份额逐年萎缩。2014 年东部地区火电机组发电量占该地区用电量的比重已降至69%,比2007 年降低了近10 个百分点,特别是2011 年以后,东部火电机组市场份额呈现加速下降态势;2014 年东部火电机组发电量只比2011 年增长了3.1%,比同期东部
地区用电量增幅低12.3 个百分点,2014 年甚至比2013 年减少了近270亿千瓦时。
分布式电源和需求侧资源发展加快。天然气、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等分布式电源快速增加,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能效、微网、需求侧响应、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需求侧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电力系统加快智能化发展,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售电侧主体的多元化。
3 电力改革新常态
简政放权等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电力经营和发展的重心下移。中央政府更加侧重能源战略、发展规划、跨区项目和省际协调等层面的管理,地方各级政府在本地政策制定和经营发展等地方性事务方面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逐步加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 年本)》已经把抽水蓄能、火电、热电、风电等电源项目核准权下放至省级和地方政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