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可靠性提高。在北京,通过对现有的配电网网架、设备进行建设改造,大幅提高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和实用化程度,2012年城市户均停电时间从1.62小时下降到1.33小时。厦门借鉴国际发达城市配电网发展先进理念,先行先试建设智能城市配网,全岛供电可靠率实现99.993%,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减排。自2013年4月份以来,天津已有9户用户的分布式电源正式并网发电,发电容量达4664千瓦,累计发电量达84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36吨,减排二氧化碳837吨。2013年2月起,黑龙江将富余风电输送到华北地区,促进了东北、华北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双赢。截止2014年7月,已输送风电量14.62亿千瓦时,节约煤耗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
智能小区。北京的莲香园和中弘像素小区,基于智能用电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智能插座、智能网关等硬件产品,可实现智能用电、智能家居、家庭能效、家庭安防、社区服务、云服务、高清视频点播和综合服务等多项业务。长春中信城是全国首个全电力光纤到户支持三网融合的智能小区。小区的特色是一网多用,利用敷设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采用特定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业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用户通过手机上网就能遥控家中的电器,居民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截至2012年,北京、上海、江西等8个省市16258户实现了电力光纤到户运营。
产业带动。智能电网发展和信息通信、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密切相关,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据测算,100亿元的智能化投资将直接和间接带动约400亿元产出,增加就业岗位约7万个。2011-2020年期间,全国智能化预计投资4300亿元,将带动约17000亿元的产出,增加就业岗位约300万个。
4.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待解问题
就智能电网本身而言,我国的研究与实践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对于智能电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定位,智能电网融入并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各领域独立发展,缺乏宏观的统一规划
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智慧城市的各构成领域都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和发展机制。但与智慧城市所强调的更注重系统融合、资源共享、功能协同理念相比,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智能电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需要尽快开展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对各领域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建立资源共享协调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