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电网企业未来境况
基于这项调研,埃森哲对电网企业的未来假设了三种情境:“维持现状”、“需求扰动”和“需求巨变”,并针对这三种情境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建模,以此评估太阳能光伏(PV)、储电、供暖和交通电气化、能源效率、能源节约及需求响应等技术普及对电网和公用事业机构商业模式的影响。
埃森哲认为,随着分布式发电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维持现状”情境可能过于保守。但“需求巨变”情境也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如果消费者试图利用太阳能和储能技术来满足其全部能源消费需求,将必然会面临一些固有的技术可行性障碍和成本制约因素。例如,很多消费者都遇到了屋顶可用性的问题,例如建筑物的所有权、或屋顶倾斜度导致无法满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个电力用户要想运用储能技术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其所需的存储容量之大令人望而却步,激进式的“脱网自足”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占用空间不容小视。此外,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考虑到财政开支受到种种限制,且补贴对电价具有负面影响,都会对长期实行分布式能源补贴持谨慎态度。
因此,最可能成为现实的是“需求扰动”情境。在“需求扰动”情境中,颠覆性能源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节能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增加了电网运营的复杂性。调动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平衡企业短期的收入目标与长期的社会环保预期,提高电力需求侧的客户体验与满意度,才是电网企业应对未来“脱网自足”威胁的现实选择。
中国电网企业如何“接招”?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举措,而以光伏、风电为主力的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也正在蓬勃兴起。国家电网公司已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居民除可以自己发电外,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一《意见》的出台,正在促使分布式发电在中国突破并网的瓶颈。目前,全国一些城市的居民已开始部署屋顶光伏,揭开了分布式发电未来大面积发展的序幕。然而电力行业仅依靠传统能力,并不能应对发布式发电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较大规模的分布式发电将提高网络中电力流动的复杂性,这要求电网企业加强有效管理复杂潮流的能力。因此,配电网络的进一步智能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埃森哲认为,配备更强的数字化电网能力可以全面改进电网的实时管理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提升需求响应能力,鼓励消费者更加灵活地使用能源。
其次,面对市场新进入者,电网企业必须创新业务模式。新进入者意图主导传统电力服务以外的新型发电市场,例如提供太阳能光伏系统和融资,以抢占更大的电力消费市场份额。为了应对未来需求扰动和减少的局面,电网企业需要反思自己未来的角色变化,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商业模式,从纯粹的能源传输者转变为多样化的能源服务提供商。为了向这种模式转型,电网企业需要注重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对各种新业务模式进行明确界定,从而通过采用新的价格结构、开放新的服务市场及调整补贴政策,确保电力产业保持长期活力。
中国电网企业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已不陌生,而从全球来看,随着新型能源技术的普及,十年之后市场对公用事业电力供应的需求预计将降低15%以上。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电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做出战略选择,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伴随挑战的永远是机遇,那些能够占据先机、主动变革的企业将获得成功。
(作者系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