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市场通过给予可靠容量以经济支付,确保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候市场拥有充足的容量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英国的容量市场对电力供应端和需求端资源(例如,需求响应和储能)开放。2014年第一次竞价交易将于2018/2019年交付。然而容量市场不能替代市场或市场风险,但是可以与能源市场并行运营。
差价合约的设计是为了给予所有的低碳电力(包括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碳捕捉与储存)最有效的长期支持。在差价合同下,发电商像往常一样通过电力市场出售电力产出,然后获得电力售价与执行价(strikeprice)之间的差别支付(differencepayment)。当电力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时,发电商需要返还电力售价与执行价之间的差别,从而避免对发电商的过度支付。通过在收益方面给予投资者更大的确定性,差价合同能够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以及政策成本,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可预见性的鼓励投资低碳发电领域的机制。差价合同政策计划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并在2017年前与可再生能源义务(RenewablesObligation)并行运行。
在如此大刀阔斧的政策指引下,英国力争到2050年电力需求可能会翻番,并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80%碳排放(包括整个经济系统)。尽可能降低纳税人的成本,降低电费开支。对比英国,我国在电力改革走到“厂网分开”后似乎就“卡”住了。主要原因是很多利益集团都已经形成,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盘子里的“奶酪”。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市场经济理念根深蒂固,社会法制、保障体系完善。因此,英国的电力改革模式能不能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还要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