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2009年在国际上率先发布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及整体规划,并进一步细化为“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技术标准规划和设备研制规划。二是创新工程驱动机制,确保建设队伍高效运转。发挥总部统筹指挥作用,统一部署智能电网试点示范、验收评价及推广应用工作。通过逐层管控,确保规划目标、建设方案、技术标准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是创新资源保障机制,确保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加大人才统一规划和管理,引进22名国际高层次人才。
智能电网将承载和推动能源革命
新一轮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接入与控制、电网智能化提升和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
姚建国认为,未来能源生产领域变革的重要内容是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解决能源总量供给和生态环境问题。“智能电网基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大规模储能技术,对间歇式、不稳定电源接入的适应性更强,能够支持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大规模开发,推动能源开发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姚建国说。
据介绍,新能源并网技术主要包括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发电智能监控与并网技术、试验检测与认证技术、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控制技术等。在功率预测技术方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运行中心是国内首个专门用于电网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该中心所发布的数值预报结果已在国调及多个网省级调度中心和风电场的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中得到应用,功率预测精度较采用国外数值预报结果可提高1~3%。风功率预测精度目前在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达到90%以上,内陆省份80%左右。光功率预测精度在85%左右。
“正在孕育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能源革命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智能时代,智能电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和推动着能源革命,将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刻影响。”林弘宇说。
姚建国告诉记者,在能源消费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水平,促进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实现能源的绿色消费、个性化消费。智能电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能够适应能源消费的新变化,推动能源消费从单向、被动的方式,向互动、灵活的智能化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