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热而不火陷入“难产”
下面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石墨烯现状。
从微观层面来看,制备技术不火,尚处研发阶段,导致石墨烯当前尚不具备量产的条件。“国内外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均在探索石墨烯的生产制备技术甚至大规模投产的可能性。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一部分企业能够进行石墨烯生产技术中试或是小规模生产,加之当前业内比较普遍采用的四种生产制备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产业技术路径仍在探讨之中,因此尚未有企业或研究机构能够真正实现石墨烯批量化生产,多数企业只能小量生产。”
石墨烯化学制备方法
从中观层面来看,市场不火,尚无产品,导致石墨烯当前尚无法形成市场成交量。目前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石墨烯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研发层面,在实验室中,石墨烯主要可应用于半导体、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新型显示器四大领域。但是,目前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仅能实现公斤级的量产。
从宏观层面来看,产业化任重道远,尚未实现低成本规模化量产。在石墨烯尚不成熟的制备技术条件下,部分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出的石墨烯产品规格参差不齐,且其平均价格可达300元/克左右,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现状距离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的产业化目标尚远。
政府发力推动石墨烯产业“接地气”
当前我国政府需加大石墨烯科研力度,实现与下游产业良性互动,同时做好成本控制,从而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并就此给出了三点建议:
其一,从性能指标入手指引石墨烯技术发展方向。可行、成熟的石墨烯制备技术是石墨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首要条件,明确的性能需求是选择石墨烯最适制备技术的前提。因此,政府应指引科研机构和企业从性能角度研发、推广最适合的石墨烯制备技术。
其二,从市场需求角度推动与下游产业良性互动。对石墨烯的性能需求来源于对市场的深度了解。目前市场上涉足石墨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若能实现与下游产业的良性互动,才能挖掘真实的市场需求。
其三,从成本控制角度最终实现“平民化”发展。未来石墨烯的应用范围将十分广泛,降低成本是推广石墨烯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最终实现石墨烯量产后的低成本推广,才能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上产业化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