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包括新建、荆门、沪西±500千伏,300万千瓦换流站。新建、荆门换流站至沪西换流站±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024.9千米,其中荆门换流站出线段61千米,按单回路架设,原葛沪直流南桥站进线段41千米单回拆除新建,按直线线路与接地板线路同并架设,其余922.9千米将原葛沪直流线路拆除,重新按同塔架设。新建(改建)接地板线路计116千米,南桥接地极增容。新建相应的通讯及二次系统。专家组经过终验检查认为,工程全面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建设管理制和资本金制,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换流站土建和电气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线路单位工程优良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100%,建设过程中和运行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有效,未发生人身死亡、重伤、群伤事故以及重大设备等各类事故。工程经调试于2011年4月25日开始试运行,投入运行以来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截至2014年11月30日林枫工程(为荆门至沪西工程的调度命名)累计输送电量255.06亿千瓦时,(其中2011年34.96亿千瓦时,能量利用率19.39%;2012年70.17亿千瓦时,能量利用率26.63%;2013年55.51亿千瓦时,能量利用率21.12%;2014年截至11月30日94.42亿千瓦时)。可靠性指标2013年林枫工程,能量可用率95.098%,截至2014年11月30日林枫工程因换流站内设备原因致单极闭锁共5次,平均单极闭锁率0.625次/极.年,远低于设计标准。本工程自主完成了直流成套设计,换流变压器首次使用国产硅钢片取得成功,主要设备研发制造实现了国产化。在线路建设上采用了同塔双回架设的大截面,大容量远距离的±500千伏线路,充分利用线路走廊,在长江大跨越使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特强钢芯高强耐热铝合金导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大跨越塔碳纤维布粘贴加固技术,实现了技术创新。工程通过了环保、水保和档案的专项验收。
2014年12月20日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输变电工程验收组在北京召开三峡地下电站送出等交流工程总体考核及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终验会议。副组长、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副组长三峡输变电工程稽察组组长、原三峡办副主任张德楠、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栾军主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文毅汇报了三峡地下电站送出等交流工程和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建设、运行情况,专家组组长李立浧院士介绍了专家组的两份报告。会议通过了验收组的“三峡地下电站送出工程验收总体考核报告”和“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终验报告”宣告,工程分别通过验收总体考核和经验。
这两项工程总体考核和经验,为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史上一重要事件,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成果将惠及千秋万代,三峡输变电建设的经验使我国电网建设管理的内容更为丰富,笔者对此充满了自豪。(作者为三峡输变电工程验收组专家成员、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专职顾问 姜绍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