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需要改变。不同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其供应是有限的,且受制于地缘政治局势),可再生能源设备可以在任何地方建造,只要有足够的水、风能和太阳光。
绿色增长
随着制造业规模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加,市场力量将使它们更容易获取、更负担得起和更高效。因此,能源政策应该关注于促进制造业、贸易和低碳技术的竞争,而不是支持更加昂贵、危险和难以获得的化石燃料。
《自然》指出,中国生产了超过5万亿千瓦时(kWh)的电能,比美国多约1万亿千瓦时。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建立在化石燃料的基础上:中国约消耗了全世界23%的煤产量用于发电。但仅有化石燃料无法支撑中国快速的工业增长。
根据《自然》的数据,自21世纪以来,中国也一直在追求低碳能源战略。2008年至2012年,对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发电设施的投资增加了40%—从1380亿元人民币(约合220亿美元)增至2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电力设施的投资比例在同时期从50%跌至25%。
过去的4年里,中国的风力发电能力增长了5倍。2013年,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能力首次超过了化石燃料和核设施的发电能力。在中国,零碳能源贡献了9.6%的产能,比2000年增长了5.6%。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规模经济
《自然》指出,中国正在升级电网以防止供电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在一个示范工程中,中国国家电网公司(SGCC)投资94亿元人民币将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存储设备并入主电网中。SGCC正在为智能电网元素制定国际产品标准,以支撑这些技术出口至其他国家,例如巴西。
中国的能源安全如何提高?1993年,中国成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2007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11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如果达到2017年实现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的目标,中国至少能节省45%目前进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费用。
《自然》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获得成功有两大关键:其一,集中性政策驱动投资,例如电网回购;其二,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工业动力学降低单位成本,例如,通过学习获得规模经济和效率。